讲课视频

胡军辉教授法律实务技能分享之一:如何制定一份当事人满意的诉讼代理方案?

发布日期:2023-06-24 发布人: 原创 浏览次数:1662

一、诉讼代理方案为何物?

诉讼代理方案是指代理人根据当事人的诉讼目的,围绕案件事实、证据情况、法律关系、经济状况等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出如何处理案件的宏观实施计划。

二、一份好的诉讼代理方案有什么特质?

 

(一)具有计划性和可变性

古人言:“上兵伐谋”,诉讼代理方案以实现当事人的诉讼目的为目标,开篇布局,制定方案时应当充分考虑方案的可行性、法官对其中诉讼活动的认可度以及对方当事人可能作出的还击等一切相关因素。有计划、有目的地制定代理方案,才能促使之后的诉讼活动更加顺利。

代理方案的可变性由诉讼程序特点决定。诉讼程序是一种动态化的进程,随着程序的推进,代理人所掌握的诉讼信息、证据材料会不断增加;当事人的经济情况、诉讼目的及要求不断调整;同时案件所依存的外部环境也会发生变化,如法律的修改。为此,代理方案也应顺势而变,及时调整方案内容。

(二)具有应用性和执行性

制定代理方案的目的是为了有序解决诉讼中的系列问题,这就要求其能够在案件代理过程中发挥指引、规划和协调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功能,体现其应用性。代理方案不是理论研究成果,其内容必须具体、明确和可操作。当然代理方案无需过于详细,应根据具体案情做出详略得当的设计。

代理方案的可执行性是其最基本的特征。代理方案具有可执行性不仅指该方案能够执行,也指根据该方案能够促成诉讼目的的实现,如民事诉讼中代理人制定代理方案就应当考虑如何确保执行款项到位。方案不具有可执行性,代理方案就不是最佳方案。

(三)具有体系性和保密性

诉讼代理方案的体系性至关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代理方案应当将所有涉案法律元素综合考虑,从全局的视野安排整体方案,各元素、各环节、各阶段应当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二是诉讼过程中的事实主张应当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各个环节所主张的事实应当一致;三是各个诉讼阶段和环节所主张的法律意见和观点应当协调一致;四是各个环节中的法律文书对相同问题的表述应当相互印证、相互协调、相互支撑,共同构成完整的法律意见体系。

代理方案的泄露,会导致对方作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进而妨碍预期诉讼效果的实现,为此需要严格保密方案。以下提供能够达到有效保密的几点策略:首先是尽量减少代理方案制定主体的数量;其次是方案形式无须拘泥于书面,牢记于心亦可;最后是加强当事人保密意识的培养。

三、好的诉讼代理方案让你事半功倍

 

争讼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事前是否进行详尽周密的运筹——诉前准备得越充分,所担当的不利的法律风险就越少,就越有可能获得良好的诉讼成果。

(一)制定代理方案有利于诉讼目的有效实现

代理方案的制定能够明确诉讼各阶段的工作目标,能够指明案件的发展方向,将代理工作落于实处,从而有效实现当事人的诉讼目的。

(二)制定代理方案有利于减少诉讼过程中的失误

一个良好的代理方案不应仅仅制定攻击型诉讼策略,还需要制定各种应对突发状况的预案,尽可能做到万无一失,以减少诉讼过程中的失误。

(三)制定代理方案能让当事人更加信任代理人

代理方案由当事人和代理人共同完成,一个良好代理方案的出台能让当事人有信心应对正在进行或即将进行的诉讼。良好的代理方案也能够让当事人更加信任代理人,有利于代理人代理工作的推进。

(四)制定代理方案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代理方案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当事人诉讼目的能否实现。正确的代理方案能够让当事人以最少的诉讼成本、最高的诉讼效率实现诉讼目的,确保诉讼利益的最大化。

四、一份好的诉讼代理方案应该具有哪些结构?

 

诉讼代理方案是一个案件处理过程的宏观规划,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应当包含相对固定的内容。通常情况下,代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部分:

第一,结案方式设置。

案件的结案方式包括仲裁裁决、仲裁调解、诉讼判决、诉讼调解、非诉谈判等方式。在设置案件的结案方式时需结合案件具体情况,重点考虑当事人的诉讼目的,并综合考虑案件其他主客观因素。

√  比如代理一起房地产征收补偿案件,当事人的主要诉讼目的是获得更多的征收补偿款,经济收益是核心考量因素,在程序设置上可以考虑更具灵活性的调解方式结案。

√  假如代理人通过诉讼确认征收程序违法,然后主张国家赔偿,案件的处理效果会相对较差。因为一旦通过诉讼程序解决案件,所有的法律收益都要经过严格的庭审程序,并将置于与案件相关的所有人员的监督之下,在经济上大幅放宽的难度就相当大。

√  此外,通过诉讼解决案件还会带来一些其他的负面问题,比如征收程序一旦被确认违法,其他相关当事人也会提出相同的主张,进而引发案件的负面连锁反应。在当事人对结案时间具有迫切需求时,就可以考虑将结案方式设置为和解。

第二,诉讼阶段设置。

在通常情况下,案件的诉讼阶段包括一审程序、二审程序、再审程序和执行程序。代理人在制定代理方案时应当立足现有程序体系来进行思考,通盘规划案件的诉讼阶段。

√  代理人在设置一审诉讼程序时就应当为后续的执行程序做好准备。

√  比如在一审程序启动时设置有利于后续执行程序的财产保全措施。

√  当事人如果想要将程序尽量拉长,案件结案时间尽量拖延,代理人就可以在诉讼程序中申请鉴定,行使上诉的权利,争取发回重审的机会,尽量不选择和解结案等。

第三,诉讼程序设置。

能够启动案件的程序通常具有多元性,并且不同救济程序的构成要件有所区别,诉讼效果也会有所区别。

√  比如在诉讼竞合案件中,当事人可以选择主张侵权责任或者违约责任,但不同的诉讼主张应当具备的要件事实基础不同,举证责任分配也不同。

√  有些程序相对复杂但成本较低:比如行政诉讼程序不需要诉讼费,程序成本较低,但除一审、二审和再审程序之外,甚至还可能包括前置仲裁程序。

√  有些程序相对简单但风险较大:仲裁程序一裁终裁,程序相对简单,但缺乏有效的后续救济程序,风险极大。

√  不同的救济程序在具体的案件中扮演的角色有一定的区别,有些程序属于解决纠纷的主程序,有些程序属于收集证据、拖延时间、争取谈判平台的辅助程序。

√  在制定代理方案时需要合理定位不同的程序。司法实践中,解决一个案件可能同时需要启动多种救济程序,此时不仅需要设置复杂的救济程序体系,同时还需要协调好不同程序的关系。

第四,管辖设置。

管辖利益在形式上属于程序利益,但背后实际上涉及到诸多实体利益的分配。

ü 比如当事人在不同地域的法院进行诉讼,所要承担的时间成本、精力成本以及其他开支不一样。代理人在不同的法院进行诉讼,与法官进行沟通的难易程度也可能不同。本地法院通常情况下会有交流上的便利,外地法院沟通相对更难。

√  此外,不同的级别管辖对案件的审理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代理行政诉讼案件时,受案法院审级越高,受地方政府行政干预的可能性就越低,但是审级越高,产生的差旅成本就可能会越高。

√  管辖法院的选择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具有多个管辖法院的案件,代理人可从不同的视角切入,选择最有优势的管辖法院提起诉讼。

第五,证据的收集和提交设置。

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有多次提交证据的机会,如原告可以在提起诉讼时提交证据、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随时提交新证据和反驳证据等。

√  在不同阶段提交不同的证据在诉讼中产生的效果有一定区别,因为过早将关键证据提交给对方,对方便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抗辩准备。

√  此外,证据的收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随着案件的推进,当事人所掌握的证据会越来越多,对案件的认识会越来越深刻。代理方案应当将证据的收集和提供也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六,诉讼主体及其他相关元素的设置。

诉讼主体的选择是诉讼方案中非常重要的结构因素,其涉及案件管辖、送达、责任承担及证据提交等诸多环节。诉讼主体的选择与设置涉及原告、被告以及第三人等。诉讼方案中对诉讼主体的设置不仅应当考虑各个主体的角色定位,还需要明确各个具体程序中各主体所应当承担的角色。

√  比如,有些行政案件中将县、市级人民政府作为被告就可以将案件的审级提到中级人民法院。

√  在继承案件中,在继承纠纷主体多元、管辖法院多元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最为有利的诉讼主体设置案件的受案法院。

新闻推荐更多新闻 >>
182-7320-9999